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跨学科思想的交流与碰撞,2025年11月6日,由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湖北大学商学院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暨跨学科交叉融合学术沙龙”在会议中心思齐厅举行。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校内兄弟学院的专家学者聚焦国家战略与前沿议题,展开研讨。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聂远征教授、副院长沈雅琼,校内各文科性学院科研副院长、研究院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学术沙龙。学术沙龙由湖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王鸾凤主持。

开幕式上,湖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志洪教授致辞。他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我们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深入领会、准确把握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并将其转化为推动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
研讨环节,教育部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执行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李卫东教授以《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的基本趋向》为题,深入剖析了数字化发展的核心动向与战略路径。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宗山教授围绕《多学科协同攻关解决民营经济身份地位问题》探讨了如何整合不同学科力量,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李雪松教授在《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扩大内需的动力转换》中,分析了人口结构变化下的内需动力重塑问题。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吕普生教授展望了《“十五五”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重要议题》,为未来相关研究指明了方向。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梅新教授从《“十五五”视角下如何筑牢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石》出发,探讨了新兴低空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湖北大学商学院冯晓华教授以《优化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新质生产力协调发展》为题,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与生产力升级的政策思考。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昊博士阐述了《筑牢文化主体性:以“两个结合”建强“十五五”时期文化安全屏障》,强调了文化安全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最后,湖北大学商学院院长程时雄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本次沙龙在促进学术交流、启迪创新思维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对各位报告专家的精彩分享以及主办、协办单位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他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校内外的跨学科合作,共同为服务国家战略和湖北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学术沙龙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学院常态化开展跨学科交叉融合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的第二场,旨在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中探索新路径,共同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贡献,并推动下一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项目的申报。
(撰稿:杨文静;审核:王鸾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