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第18期香樟经济学(武汉)seminar在湖北大学商学院逸夫楼c座2010和2008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湖北大学教授程时雄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石军伟作为共同召集人,围绕经济结构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际贸易与经济政策、产业发展战略等相关议题遴选出10篇论文进行汇报点评。本次Seminar恰逢湖北大学建校九十周年,两位召集人代表所有参会代表对湖北大学九十华诞致以最诚挚的祝贺与祝福!以经济学青年生力军为主的香樟学术活动在湖北大学华丽的校园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湖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程时雄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湖北大学副校长肖德代表承办方致辞,对香樟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来到湖北大学表达了最热烈的欢迎!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张友国、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郑世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石军伟先后对湖北大学商学院、香樟经济学术圈和武汉香樟经济学Seminar活动进行了介绍,对承办方湖北大学高质量的会务组织工作表达感谢,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召开。
开幕式后,主持人、论文报告人、点评专家与部分与会代表在逸夫楼前合影留念。本次会议共分为两个分会场,分别由湖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王鸾凤、湖北大学商学院教授刘和旺主持。
湖北大学于凡汇报了题为“The impact of carbonemission trading schemes on factor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的文章。该文基于各省市公布的纳入碳市场试点企业名单,匹配相关数据,并采用多期异质性DID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碳交易体系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劳动相对收入份额,且这种负面影响对于劳动要素投入份额更多的企业和劳动相对价格较高的企业影响更大。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於世为对该文进行了点评,肯定了该论文的学术价值并提出修改意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吴品墨汇报了题为“碳市场是否会导致区域间碳泄露——以中国碳市场为例”的文章。该文采用PSM-DDD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ETS的实施是否会引致区域间碳泄漏,并进一步从碳价格渠道和产业转移渠道探讨影响泄漏规模与方向的作用途径。研究结果发现,中国ETS导致了区域间碳泄漏,且方向为负。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张友国对文章进行了点评并指出汇报内容中存在基准回归数据有误、样本数量较少等问题,并就文章机理与作者进行了探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于晓琳汇报了题为“城市绿色创新的高铁效应——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的论文。该文应用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框架,构建了城市绿色创新如何受高铁开通影响的理论模型来阐述其基本的理论机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城市绿色创新的高铁效应在非资源型城市及非老工业基地城市成立,在其它城市不成立。湖北大学商学院教授程时雄对文章进行了点评,他首先肯定了文章工具变量的选择及文章的创新性,并对该文工具变量的选择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南昌航空大学刘震海汇报了题为“发展战略与能源消耗: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论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该文对发展战略与能源消耗的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使得人均能源消耗增大。而异质性分析发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发展战略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不同。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有利于减小要素市场的扭曲,促进能源库兹涅茨曲线的收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於世为对文章进行了点评,他肯定了汇报人的现场汇报效果,并就文章有关理论的适用性提出建议。
湖北大学张双汇报了题为“环境规制引致了中国区域产业空心化吗?”的文章。该文以“十一五”目标减排责任制为政策冲击,基于双重差分法,在宏微观层面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中国区域“产业空心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加强并未引致全国层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反而倒逼了全国层面工业产业效率提升,但在局域层面,确实引致了老工业城市产业空心化。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环境规制对老工业城市产业空心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和市场竞争效应实现的,具体途径是抑制物质和人力资本投资、抑制技术创新和加速优胜劣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祁毓副教授肯定了文章的创新性与学术研究价值,并对论文相关概念界定给出了修改意见。
武汉大学蒋璁汇报了论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员工培训”。该文实证考察了经济政策不确定对企业员工培训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高,企业员工培训平均支出将提高,并在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以及预算约束弱的企业中这一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并在机制分析中发现,企业在面临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会策略性的调整投资结构,将有限的资源从高风险的研发活动转移到低风险的员工培训上,从而尽可能的保持竞争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郑世林教授对论文进行了点评,肯定了该论文的完整性以及逻辑清晰性,并就文中“地级市市委书记当年是否更替“作为衡量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这一指标的合理性提出了指导意见。同时,其他与会者就论文因果关系论证问题与作者进行了探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王宝顺汇报了论文“区域开发与地方征税努力——基于西部大开发的准自然实验”。该文以中国西部大开发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区域开发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显著提升了西部地区的税收努力。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郑世林教授对论文进行了点评,指出实行区域性开发政策是我国当前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仍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一环,肯定了该文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从数据选取、研究设计、异质性分析等角度提出了指导意见。
陕西师范大学徐浩然汇报了“语言距离是否影响了中国跨国并购企业的创新?”。该文从文化冲突视角探究跨国并购企业的创新,构建了测度文化冲突纵向传播和横向同化指标——语言距离,并就语言距离是否影响跨国并购企业创新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语言距离对并购企业的研发创新具有阻碍作用。就其影响机制来看,语言距离可以通过自身身份的认同这一效应来抑制并购企业研发投入提升,通过多文化交流的互补这一效应来促进并购企业的研发产出提升。贵州社会科学院的陈加友主任对论文进行了点评,指出了数据样本选取较少,机制检验指标是否恰当等问题,同时对论文的模型方法和逻辑链条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河南大学董帅奇汇报了“同城化战略能否促进产业发展?”。该文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基于制造业微观数据,首次从整体层面量化分析了同城化战略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控制组,同城化战略使制造业企业总产出和利润率显著增加。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石军伟教授对论文进行了点评,首先肯定了同城化战略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随后就论文的研究设计以及实证结果分析提出了改进建议。
华中科技大学宋颜希汇报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创新——基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该文基于“宽带中国”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近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城市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对城市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促进数字金融发展以及缓解劳动力错配三个渠道提高了城市创新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促进作用会随着创新水平的提高而增强,并显著提升了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数量,且在沿海地区及行政等级、财政自主权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城市更为显著。来自贵州社会科学院的陈加友主任对论文进行了点评,指出随着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网络信息技术势必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肯定了该选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随后对文章中的指标选取、匹配方法以及创新点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至此,第18期香樟经济学会议(武汉)seminar获得圆满结束。
会议后,郑世林研究员与石军伟教授代表香樟经济学Seminar对湖北大学给予香樟经济学活动的多方面支持再次表示了感谢,双方也预约在未来在更多领域进行合作。
(撰稿:鲁钰悦、陈利鹏审稿:程时雄)